[9]余英时:《钱穆与新儒家》,第66页。
二程明确肯定和认同孟子的性善论,认为孟子言人性善是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学者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体认天理、认识天德之仁,并通过诚敬存养的方式来自我修持或恢复实现这一天德。
对二程而言,天只以生为道,或天地中只是一个生,也就是说,天地的核心是一种生生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天地间充满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生机、生气、生意,它像鸢飞鱼跃一样,让人感觉到的不是敬畏恐惧,而是亲切活泼。惟积学明理,既久而气质变焉,则暗者必明,弱者必立矣。而且,这两者是一体相关而密不可分的,立言明道既是为了阐明天人性命的根本道理,同时亦是为了追求实现为学成圣的人生目标,换言之,为学成圣必须以性命之理为义理依据,反之,性命之理亦必须以为学成圣为目标归宿,否则,割裂二者则必使性理之说成为空言,而为圣之学亦必进退失据。人与天地一物也,而人特自小之,何耶?显然,正是通过心灵的直觉或生命的体悟,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天地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深刻地体认到宇宙间存在着一种创造与维持所有的生命性质的综合的、和谐的、协调的造化力量,而最足以体现这一创造性的造化力量和生生之理之道的便是所谓仁,故程子曰: 非仁无以见天地。诟病训诂之拘牵,目的在使儒者之学的关注重心从滞心于章句训诂之末转向性命义理、心性修养或圣贤学问之本。
今之学者有三弊:溺于文章,牵于训诂,惑于异端。后世失其师传,故非明道,不能以知经。陈白沙因对朱熹理学的分析批判,形成独自的新儒新识。
东汉儒家学者、通经学。陆九渊的哲学已从朱熹那里跨过一步,陈白沙步陆九渊后尘,拟超迈理学,志在儒学更新的尝试。白沙称疾不赴,授翰林院检讨而归。[11] 《白沙子全集》卷一《道学传序》。
夫此心存则一,一则诚,不诚则惑,惑则伪[7]。三、援禅入儒,市民精神的初现 中国文化以儒为独尊,但不排除儒家对其他思想的吸收与糅合。
[19]他称文字似糟粕、秕糠,指责时人读书而忘其味,主张随处体认天理。其观於天地,日月晦明,山川流峙,四时所以运行,万物所以化生,无非在我之极,而思握其枢机,端其衔绥,行乎日用事物之中,以与之无穷。故穷理者,穷此心之万殊,非穷万物之万殊也。陈白沙著有《白沙子全集》,《与林缉熙书》31篇,收入林光《南川冰蘗全集》。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注释: [1] 林光(1439-1519年),字缉熙,号南川,晚年又号南翁,东莞人。这样,基督教发生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其意义在于将信仰由外观转化为内省。如果说禅宗在努力进行宗教世俗化方面业绩不菲,那么白沙之学也在这方面做岀贡献。
笔者把朱熹精神定义为农业、农民精神之集大成与体系性完成者。陈白沙恰处自陆至王的延展期,在建设有明一代心学 体系的工程中,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22]百丈认为,一人在世不务劳作就是无德,力主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陈白沙治学贵知疑,因知疑而质疑道学。
[1]《明史》卷283录传,《明儒学案》载《白沙学案》。故有一日不 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白沙子全集》又题《白沙子集》,明朝弘治末年陈白沙门人整理刊行。若平生忙者,此尤为对症之药。这样,我开始理解到,上帝的正义是一种义人凭借上帝的赐礼,即信仰而生的正义。禅也影响宋明学术,明人黄绾曾说:宋儒之学,其入门皆由于禅。
在他看来夫子之学,非后世人所谓学。朱熹之前,程颐、程灏就已提出类似观点,归纳起来是:万物皆是个天理。
由静坐而求心静",由心静体认内心",陈白沙走的是与二程、朱熹不同的精神道路。其摒弃朱熹天理说,主张:君子一心,足以开万世,小人百惑足以丧邦家。
又提出认识天理、回归人性的修养途径,即格物致知。[24]从陈白沙始,中国心学日渐发展,市民思想逐步明显,从而为中国儒学更新及近代精神的岀世做出成绩。
《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下同。[8]其论张廷实学问云:廷实之学以自然为宗,以忘己为大,以无欲为至,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如经上所说,‘义人必因信得生。中国农业时代初创期精神。
[3]因此,理世界是唯一、至高、永恒的。道与禅在中国地位显要,道、禅思想时刻影响儒家,尤其禅对儒的渗化,不容忽视。
正统十二年(1447年)举广东乡试。他在《与湛民泽》说道:前辈谓学贵知疑。
[15] 中国儒教持敬与主静的争论,易使人联想起基督新教的因信称义。他说:执事谓浙人以胡先生不教人习四礼为疑,仆因谓礼文虽不可不讲,然非所急,正指 四礼言耳,非统体礼也。
陈白沙在理之外提出心,在敬之外,提出静,由外观遵从走向内视省察,亦如中国式的因信称义。理学讲 天理,从天命,而白沙却少说甚至不说理、命,任天地长久,随遇而安。禅宗强调作务即劳动、工作。师曰,吾无德,事合劳于人?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
又说:为学者须从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方有商量处。" 禅宗主张万事一从自然。
在京时期,与罗一峰、章枫山、庄定山、贺医闾等人交往甚契,备受敬服。韩愈认为:孔子作《春秋》也,诸候用夷礼者则夷之,夷之进入中国则中国之。
罗一峰曰:白沙观天人之微,究圣贤之蕴,充道以富,崇德以贵,天下之物,可爱可求,漠然而无动于其中。《坛经》已记载弘忍发遣惠能令随众作务。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